
树蕨,又称桫椤,是桫椤科蕨类木本植物,系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种濒危树种。
在植物王国中,木本蕨树是最古老的树种,其形成时间在第三纪以前,距今已有7000多万年。因此,人们把木本树茁壮成长称为活化石。
第三纪以前,造山运动尚未进入鼎盛大时期,陆地极少,气候炎热,茁壮成长类植物长得又高又大,全系木本植物。后来经过造山运动,原先的许多陆地变为海洋;早先的海洋因地壳隆起而变为陆地,宇宙间出现了高山低谷,气候热冷不均,陆地上出现了冰川······。原有的生物在沧桑巨变中,多数灭绝了,少数孑遗。树蕨,就是第三纪以前的孑遗树种。孑种古老的孑遗植物,在国内的许多地方早已绝迹。西双版纳因在冰川南移时受到的影响和破坏不是十分严重,少数地方甚至未受到破坏,并一直保持着古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气候特点,从而使孑遗植物树蕨得以生存。西双版纳的树蕨,不仅见于勐养、勐仑、勐腊、尚未勇、曼搞等自然保护区内,并且在布朗山、巴达山、安麻山、勐龙、勐海县勐宋等地也屡有分布。当然,如今树蕨已没有它的祖先那样高大,那样结实;已不像第三纪时期那样地普遍。它主要生长在幽暗、潮湿的密林之内,主干细直无枝,头上顶着一轮叶尖下垂的羽状绿叶,大多是独株立于林下,极少见连片成林现象,树蕨的木质树干并不粗大,树高三五米或七八米不等,如槟榔树般亭亭玉立,主干没有槟榔树那么高,顶端叶片却比槟榔树密,叶片开张幅度较大,树型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这种 遗树种无花无果,一般也不从根部长芽。而是靠叶子背面特有的孢子繁殖。成熟以后的孢子随风在林间飘飞,如果落于适合它生长之地,孢子内的“精子”、“卵子”会自然结合,生根发芽,长成一株独立的新树。由于繁殖特殊,所有树蕨,不论大小都是孑然一身。
树蕨的木质树干上往往留有叶片脱落后的残环。它的躯体,外壳是坚硬的木质,木质守则内是饱含淀粉的海绵体。据生物学家介绍,树蕨主干中心海绵体内的淀粉可食,但需经过加工。经加工提取的树蕨淀粉还可制作糕点,主粮不足的地方,可用以代粮。但树蕨是濒危树种,数量少而珍贵,国家已将其列为重点保护的树种,严禁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