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双版纳是历史上的贡茶之乡和普洱茶之乡。这里的茶王树明清之时便有记载。檀萃《滇海虞衡志》中有“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省茶科所第一任所长蒋铨曾于1957年亲往革登山(今象明乡新发寨一带)调查,其树已死。但据解放前的茶号老板介绍,其地确有过可产干茶一担的茶树,后被野火烧死。
史志上记载的茶王树虽已无踪影,但没有载入史志的茶王树确不断发现。早在1953年省茶科所周鹏兴便在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半坡寨的茶园内,发现了一株主干径围粗4.34米,株高5.5米的茶王树。这株茶王树当地哈尼族称为“沙归拨妈”,其意为沙归(人名)的大茶树。这株茶王树经专家鉴定为栽培型茶树,树龄在800年以上,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家生型最大茶树。然而,茶树也和人一样,有盛有衰。这株茶王树进入90年代后,树势已不如从前,几经“抢救”而不见好转,实在令人担忧。
除了这株栽培型茶王树以外,茶叶科技工作者又于1961年10月在勐海县巴达乡贺松寨后约2.5公里的小黑山热带大森林中,发现了一片野生茶林,其中的一株野生大茶树,株高32米,主树直径达1米,树冠垂直投影的直径约10米左右。此树直立,分枝部位较高,枝干较少。叶片类型为中叶型,叶开采椭圆、色绿而有光泽。叶片长11厘米,宽6厘米~7厘米,平均7~8对叶脉,锯齿28对,叶绷缺刻不深,叶间距平均在3厘米左右,枝干灰白,长势旺盛,这株野生大茶树的发现,使茶坛震惊,被人誉为“茶树之王”。1980年省茶科所王海思(今茶科所所长)等人又在小黑山上发现了一株主株主干围粗3.8米,高34米的野生茶树,经植物分类学家张洪达先生鉴定为大理茶种(系)。据省茶科所王海思、王平盛化验分析,巴达贺松寨后黑山上的野生茶的简单儿茶素占总量的46.05%,酯型儿茶素占53.95%。而属于栽培型的南糯山大茶树的简单儿野生茶树是古老的、原始的茶种。
西双版纳的大茶树,不仅在巴达乡的小黑山有,布朗山乡、勐宋乡的滑竹梁子以及勐腊县的易武乡等地都有生长。大茶树的发现,说明西双版纳不仅种茶历史悠久,而且极有可能是茶树的原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