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

 

免费公益网站
 

图片 租车
网址
酒店 门票
拼团 晚会
 

酒店 门票 旅游

审核后展示, 完全免费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旅游线路   图游版纳   景点景区   宾馆酒店   租车服务   会议接待   了解版纳   东 南 亚   打折门票   站内搜索   特价酒店   版纳旅行社  
今天是: >首页 -> 东 南 亚 -> 柬埔寨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广告位

吴哥断想
[ 录入者:bnlyw.com | 时间:2007-07-04 01:30:18 | 作者: | 来源:采集所得 | 浏览:2073次 ] TOP 内容有误我要纠错
 

 2003年1月29日,因传媒报道泰国某女明星扬言"吴哥窟原属泰国",愤怒的柬埔寨人涌上街头,泰国驻柬使馆被烧,几十家泰资企业被打砸,浓烟烈火中柬泰关系迅速恶化,令世人为之震惊。为一个女人的信口开河便大动干戈,柬埔寨人怎么了?但如果你了解柬埔寨的历史就会明白,吴哥是柬埔寨民族的骄傲和精神家园;吴哥的失落,是柬埔寨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若有人在这伤口上撒盐,其后果可想而知。我不由回忆起两年前探访吴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柬埔寨是东南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建国于公元l世纪后半叶,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期,其中9~14世纪的吴哥王朝最为强大,鼎盛时国土西至缅甸,东达南海,南到泰国湄南河流域及马来半岛中部,北部与中国云南相邻,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它不仅是柬埔寨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瑰宝,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列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以精美浮雕和宏伟的巨石建筑而闻名于世的吴哥古迹,坐落在柬埔寨西北部的暹粒市附近,距首都金边约300公里。吴哥古迹原为公元9~13世纪吴哥王朝的都城,包括吴哥窟(小吴哥)、吴哥通(大吴哥)、巴扬寺、空中宫殿、巴肯寺、女王宫、塔普龙以及东池、西池、北池等大大小小600多坐精美石刻浮雕和雄伟石塔构成的石砌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吴哥地区方圆45平方公里的热带丛林中。其建筑过程历经22位国王统治的9~13世纪共500多年,建筑鼎盛期有工匠数十万人,拉石料的大象也达数万之多!
  
  13世纪,随着暹罗及越南的兴起,吴哥王朝日益衰落。暹罗从北面进攻,越南由东面侵袭,面对两面夹击,吴哥王朝节节溃退,庞大的帝国顿时土崩瓦解,如云烟般飘散在历史深处。而自1433年吴哥王朝东迁之后,吴哥便废弃了。当残败的神庙宫殿被迅速生长的热带丛林包围、湮没后,吴哥文明也逐渐被遗忘,成了一个失落的梦。

  直到1860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前往探寻,才发现被密林隔绝了几个世纪的古都吴哥,引起世界轰动。但是当时遗址所在地却归暹罗管辖。1907年,治国殖民者迫使暹罗签订条约,获得了对柬埔寨的马德望省,包括暹粒在内地区的所有权,吴哥古迹自然为法国所拥有。1909年,柬埔寨国西素瓦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法国殖民者让步,他举行了隆重的典礼,正式拥有了他祖先所创建的都城。于是,吴哥遗址成为柬埔寨的骄傲和象征。想到柬埔寨首先就会想到吴哥,不去吴哥也就不算真正到了柬埔寨。

  冉冉绽放在丛林之上的莲花:2000年12月16日早晨,我们由金边乘坐俄制安一24小型客机,降落暹粒机场,然后转乘当地旅行社安排的巴士,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向吴哥进发。两旁浓荫压顶,粗壮的棕搁树和茂密的灌木丛不时从窗外掠过。不久前方开阔起来,呈现出一片广袤的平原。南太平洋吹来的风带来丝丝凉意,我却坐立不安,盼望着快到目的地。乘车路线设计似乎是为了给人一个惊喜,随着汽车向北猛一拐弯,吴哥窟那独特的造型剪影便突然闯入视线:那恰似出水芙蓉似的5座圣塔,犹如蓄蕾初绽的莲花,冉冉开放在热带丛林之上;蔚蓝色天空映衬下的吴哥窟被阳光染得通体金黄,与碧绿河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使人恍如置身仙境。随着车子的行进,高高耸立的5座塔的位置不断变换,迅速转化出一个个不同的造型,给人一种神秘莫侧之感。那曾经在图片里看过无数遍的吴哥窟就这样以意想不到的美丽出现在眼前,我的心不由狂喜地战栗起来,乘客们也发出阵阵赞叹。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小吴哥,建筑面积占地约200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吴哥窟由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建造,直到阇耶跋摩七世(118l~1220年在位)时才完成,历时近90年。吴哥窟既是王国的首都,又是宗教圣地;既是国王生前的寝宫,又是国王死后的寝陵。它是12世纪吴哥王朝极盛时期的代表作。

  按照古代柬埔寨婆罗门教和佛教的观念,国王是万物之主毗湿奴下凡的化身,死后要回到神话传说中的须弥山,恢复毗湿奴的原身,当做神来供奉。吴哥王朝历代君王生前都要为自己修建一座陵墓,称为"山庙"。苏利耶跋摩二世是柬埔寨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西哈努克亲王称之为"柬埔寨的拿破仑"。他在位时东征西讨,一度吞并占婆,攻打到现在越南的清化一带,并占领湄南河流域广大地区,使吴哥王朝的影响深入到马来半岛。他大批地征调劳力,修建吴哥窟。在吴哥窟的个乙宝塔内,就曾供奉着一尊骑着神鸟的毗湿奴神的贴金塑像。

  进入吴哥窟要走过一条横跨护城河的宽阔石桥,桥西两侧各蹲立着l头石雕巨狮,桥两侧的护栏上各雕刻有1个七头蛇形水神"那伽",7个眼镜蛇头呈扇形分布。经过艺术加工,连狰狞的毒蛇也变得优雅起来。传说有一次释迦牟尼正在打坐,暴风雨突然降临,危急中那伽从水中冉冉升起,盘成一团成为释迦牟尼的座席。在依靠雨水涨落保证农田灌溉的真腊,水神是十分重要的,而这座桥曾设置有机关调节护城河水,因此,在桥栏上刻上水神,寓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过了桥就是吴哥窟的正门。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像它的宏大气势。这是一个由一块块巨石垒成的门廊,宽度达到250米,门廊正中有3个门洞,3个门洞上都有石塔,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各种人物造型和动物形象,姿态各异、初期如生。门廊里陈列着佛教和印度教神抵的雕像,而廊壁、石柱、石梁上则布满了精美的浮雕。

  穿过门廊,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大广场,这是当年高棉帝国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据13世纪末随元朝使团出使柬埔寨的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记载,每当国王举行盛典时,这里就有30万盏油灯同时点燃,寺庙内明如白昼,万头攒动。如今繁华不再,给人以空荡荡的感觉。广场中间,一条长约500米的中央大道笔直地通往寺塔的内围墙,中央大道高出广场地面l米多,全部由巨大的石板铺成,其两旁是长长的七头蛇护栏,虽然不少蛇头已不翼而飞,但余下的蛇身曲线依然优美。大道两边各有一方水池,盛开的莲花点缀着圣塔的倒影。我们顺着大道,一步步地走向吴哥窟的主体--寺塔。

   世界上最长的浮雕回廊:远看吴哥窟是一座顺直往里走就能到达中心的建筑,但走近了方发现这是一座多层回廊环绕、逐层递进上升的塔群,错落有致,中心突出。吴哥窟的主体建筑在一个长215米、宽187米的台基上,分为3层,大约有20层楼高。底层平台环绕着长达800米、高约2米的精美浮雕长廊,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浮雕回廊,从柱子、窗棂到栏杆和廊顶都刻满了浮雕,题材取自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摩河婆罗多》,并描绘高棉民族与占婆人交战的场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教中"乳海翻腾"神话故事的浮雕,讲的是魔鬼和神订立了盟约要取得乳海海底的长生不老药,蛇形那伽盘绕在乳海中央的马达拉山上,魔鬼抓住那伽的一端,众神则抓住另一端,你拉一下我拉一下,于是马达拉山就旋转起来,搅动乳海翻腾,海底里的各种奇珍异宝纷纷被抛出海面,其中一个美丽的女神,后来成为毗湿奴妻子的莱克西米就像维纳斯诞生一样,在海水的雾气和泡沫中升腾起来。再后来长生不老药也被抛出,魔鬼和众神又展开争夺。最后,毗湿奴神发威战胜魔鬼,带着灵药回到了须弥山。这一故事情节在浮雕中被艺术家们用细腻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场面刻画得十分逼真、惨烈。画面上水战的双方士兵乘着多桨战船在洞里萨湖拼杀,受伤的士兵倒挂在船边,被湖里的鳄鱼撕咬,湖里的尸体层层堆积得露出水面。陆战则是骑着大象搏杀,国王端坐在华盖之下指挥战斗,士兵们则以长矛和弓箭为武器。被俘的高棉士兵被悬挂起来,敌人用长矛刺进他们的身体,然后将他们投入大火。古代柬埔寨工匠用冷峻的写实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这里没有胜者,没有英雄,只有血雨腥风、尸积如山,仿佛在警示后人:战争会毁灭一切,当然也包括生命。

  第2层平台的4角各有l座小宝塔,象征着神话中的茂潞山--印度教和佛教教义中的宇宙中心和诸神之家。绕平台四周又是一个回廊,里面摆满了神像。在塔体的四面及石柱、门楼上,刻有许多仙女及莲花蓓蕾形装饰,这些呈现舞蹈形态的仙女雕像头戴花冠,上身赤裸,只有一条腰带稍稍遮住下体。那丰满挺拔的乳房、婀娜多姿的腰肢、光滑细腻的大腿,显出一种无拘无束、自然纯洁的美感。浮雕造型各异,有的拈花微笑,显得雍容华贵;有的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微风拂过,恍惚中只觉得四处的仙女浮雕都舞动了起来,周遭仿佛弥漫着花香、笑语……

  北面回廊中部有一个小石门,门厅东壁是著名的"拍胸听鼓鸣"。在导游的指点下,我背靠石壁用手轻轻拍打前胸,隐隐地听到了一阵"嗡嗡"的回声。据说石壁后有1口井与地下河相通,所以才有回声传出。

  从第2层平台到第3层平台仅有6级台阶,却有13米高,呈70度倾斜,十分狭窄和陡峭,同行的几位女士只得放弃登顶。我暗自庆幸没穿裙子、高跟鞋,咬紧牙关抓住台阶旁边的铁链,手脚并用地爬了上去。平台中央耸立着高约70米的主塔,与第2层平台的4个小宝塔组成引闻名遐迩的吴哥寺5塔,柬埔寨王国的国旗与国徽上,就是这标志性的5塔。塔基稳重厚实,塔身飘逸空灵,自下而上越来越细,高耸的塔尖直刺苍弯,似乎成为神人交流、感应的管道。站在这里凭栏远眺,整个吴哥窟尽收眼底。3层平台错落有致,5座宝塔遥相呼应;寺内芳草如茵,楼阁重叠;四周林木环绕,亭亭如盖,我不由深深地陶醉了……

  宏大庄严吴哥城:告别吴哥窟,我们驱车前往4公里外的大吴哥,在柬埔寨语中,吴哥(Angkor)是城的意思,通(Thom)是大,吴哥通就是大城,大吴哥实际上就是当年吴哥帝国的"紫禁城",建于阁耶跋摩七世(118l一1220年在位)时期。

  13世纪末随元使访问真腊的温州人周达观在其《真腊风土记》中对吴哥通城市布局有详细描述:"州城周围可二十里,有五门,门各两重,惟东向开二门,余向皆一门。城之外皆巨濠,濠之上皆通衢大桥。桥之两傍,共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五门皆相似。桥之阑石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面向四方。中置其一,饰之以金。门之两旁,凿石为象形。城皆叠石为之,高可二丈。"

  我到实地一看,除了岁月风雨的侵袭留下的风化痕迹外,实景与700年前周达观的记载几乎是一模一样:吴哥城呈正方形,周长12.2公里,城墙高约7米,厚3.8米,全部用巨大的赤色石块砌成。5座城门之上均建有高塔,门的两侧有三象头形石刻,以鼻抵地。城外有宽约100米的护城河,城门入口处是长长的通道,一宽阔的大桥横跨护城河。桥的两侧各有27尊2.5米高的石像,像拔河般地拉着长长的蛇身。左边为天神,面色从容;右边是魔鬼,愁眉苦脸。正门通道两侧前端有七头蛇石雕。虽然如今这些雕像的头部大多不见了,却仍能感受到当年人们行至于此所能感受到的威严与震撼。

  城中央的主体建筑是巴扬寺,这是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时修建的大乘佛寺。如同以前信奉婆罗门教的国王把自己当做毗湿奴的化身,阇耶跋摩七世把自己当做释迦牟尼的化身。他向臣民们宣布,庙宇里、宝塔中、城门上的菩萨的容貌,其实就是国王的容貌,以神化王权,巩固统治。这位阇耶跋摩七世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国王,原先隐居山林,与世无争,因目睹了12世纪后半期帝国多次被占婆攻破、吴哥陷落的危急情境,在56岁时才挺身而出继承王位,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水军,1181年在洞里萨湖大败占婆军队,光复了首都吴哥。然后他重建了吴哥城,在全国广建佛寺、医院、客栈和道路,使吴哥王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挽狂澜于既倒的阁耶跋摩七世与建造了吴哥窟的苏利耶跋摩二世是吴哥王朝最有名的两位君王,巴扬庙就是反映其丰功伟绩的一块丰碑。

  巴扬庙风格独特,分为上下两层,像是两座造型迥异的寺院重叠而成。下层长达400米、高2米的回廊刻有精美的大型浮雕,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既有国王出巡、两军对垒的宏大场面,也有反映普通百姓捕鱼、狩猎、婚嫁、买卖、游戏等日常生活的图景。布局细密而又错落有致,人物丰满逼真,分明就是一幅吴哥古城的"清明上河图"。

  祖籍广东潮州的导游阿庄特别指给我看,其中一些束着发髻、小眼长须者是当时移居柬埔寨的华人,浮雕中他们或做买卖,或斗鸡,或驾船,神情怡然自得。有意思的是,在一个华人小酒馆里,两个抚媚的女子当垆坐,一人似乎在低吟浅唱,另一人伴奏,这可能就是古代真腊当红的坐台小姐了。还有个画面是一队束髻须、身着盔甲的华人士兵正雄纠纠向战场开拔,车磷磷,马萧萧,壮士弓箭各在腰,一派所向披靡的气势。阿庄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派来的军队,前来帮助高棉人民反抗逞罗的侵略。我知道柬埔寨有这一传说,但历史上宋元两代均无此事,这画面反映的应该是柬埔寨军队中的华人军团,说明当时华人移民也应征入伍,参加保卫吴哥的战斗。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对华人移民有明确记载:"唐人之为水手者,利其国中不着衣服,且米粮易求,妇女易得,居室易办,器用易足,买卖易为,往往逃逸于彼。"两相印证,在这当年东南亚最大的城市建设过程和保卫战中,也有华人移民洒下的鲜血和汗水。

  第2层台基上是重重叠叠如群山般起伏的佛像石塔群。佛塔共计49座,高45米的主塔位于正中,其余48座如众星拱月般簇拥在它的周围。塔的顶部是由若干个小型的塔尖依次向上排列而构成一组合式的塔尖,每座塔的中部则分别在不同的4个方向各刻有1个巨大的佛像,走近仔细端详,佛像天庭饱满,地角方圆,表情各不相同,或一脸安详,慈眉善目;或嘴角微弯,笑意盈盈;或眼睛欲闭,沉思默想;或举目远眺,洞察环宇,分别代表佛教中的"慈、悲、喜、合"4种无量心。按照国王即神的意念,这应当是阁耶跋摩七世自己的形象。此时,夕阳西下,一抹残红给这群古老的石像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光影变幻中众神透出一种慑人心魄的悲壮苍凉、空灵瑰丽,以及一种弥漫于天地间的大智大慧与淡泊从容的宁静之美……

  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对吴哥王城的盛况有详细的记载:吴哥城四周防卫森严,普通百姓不准越雷池一步;王宫、官舍皆面东而建,游廊曲折回复,上面刻有佛形雕像;上朝的国王被黄金、珍珠、宝石装扮得恍若天人,车辆护卫前呼后拥,镶金凉伞云集景从。王城中央耸立着1座金塔,四周分布着8尊金佛、20多座稍小的塔及几百间石室。东面,l座金桥两边,各自蹲守着1头金狮。金塔北边,是l座高大的铜塔。一个新年之夜,皇宫前举行的盛大庆典更令周达观惊叹--一个足以容纳1000多人的台子上,满布灯笼与鲜花。夜幕降临,国王驾到,烟花爆竹一齐炸成惊雷,拥有百万人口的京城颤抖起来,几里之外也能看到焰火的光芒……

  可是当我们今天进入王城时,昔日的王宫、民居等早已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因为按照吴哥帝国的传统,只有神才配住在石头建筑内,王公大臣住在木屋里,一般人只能住草屋。现在硕果仅存的只剩下10余处石砌的宗教建筑,掩映在热带雨林绿丛中,使人油然而生白云苍狗的无限感慨。

  柔情似水女王宫:有"丛林珍珠"之称的女王宫,是每个旅游者都要参观的重要遗址。女王宫位于吴哥城东北约25公里处,据说是由阇耶跋摩五世为纪念他的宠纪而建。相传该寺由妇女所建,且寺内女性浮雕精美绝伦,故称女王宫。

  女王宫占地约2万平方米,坐西朝东,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对称的配殿,3座词塔南北成"一"字形,建在一个长200米、宽300米的台基之上,每座石塔宽3米,高约9米,3塔相距约1米,造型小巧玲珑,建筑精巧别致。殿祠均为朱红色,建筑雕刻细腻优美,分为5层,每层饰有各种神鬼罗刹雕像,塔基及其两侧的神龛和门楼上,也有千姿百态的浮雕。虽然人物雕像题材多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但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女神面圆鼻阔,嘴唇厚而短,披发至肩,笑容纯真,活脱脱就是一个个从乡野中走来的高棉美女,连衣服的质感与肌肤的皱褶,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还带着体温和气息。我想,古代真腊女工匠在雕刻女神像时,会不会是用同伴做模特?

  与吴哥窟、巴扬庙以青沙岩为建筑材料不同的是,女王宫的石塔均用红沙岩砌成,浮雕线条更鲜明,手法更细腻。据说,红沙岩是用柬埔寨特有的红土制成的人工石块。古代柬埔寨人把黏性极强的红土放在特制的大模具里,夯实成形,经过晾晒风干,便变得坚实无比。雕刻是与风干同时进行的,因为这时红土块表面较软,工匠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上面精雕细刻。等土块完全干透后,就变得坚硬无比。我想也是,如果是坚硬的青沙岩,女工匠的纤纤玉手如何能划拉得动?只有在较软的红土块上,她们才能以女性的细腻和激情雕刻出如此精美的雕像。

  女王宫,一座由女人建造的、纪念女人的寺庙,女神的形象又刻划得如此柔美,这在世界建筑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在这里,我感受到的不是神灵的威严,而是一片似水柔情……

  千年的石头会说话:吴哥遗址以一种别致的石头语言,向世人昭示,柬埔寨人民是一个宽容、博大、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民族。

  吴哥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巨石筑成,而且几乎每块石头上都有雕刻。

  在中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千年的石头会唱歌。吴哥,就是这样一群会说话、会唱歌的石头。

  吴哥窟遗址作为东南亚最大也是最富于艺术性的石建筑群,用建筑符号语言和浮雕线条艺术语言诉说着击高棉人的光荣与梦想,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宗教、审美观念乃至民族精神。

  首先,吴哥文明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向人们展示了高棉民族对宗教信仰的宽容态度和对外来文化的较强的融合能力。在吴哥寺的建筑和浮雕作品中,处处能看到本土文化与印度文化有机融合而又独树一帜的特征。例如在印度,印度教和佛教是对立的,而在吴哥寺的浮雕中,印度教诸神与佛教神抵共处一堂又如湿婆神像在印度是八臂三眼的毁灭之神,面目狰狞,而在吴哥雕像中则面带安详沉静的微笑。在吴哥浮雕世界中,对神佛的崇拜和对国王的敬仰等来自印度的宗教观念与当地人文社会背景融为一体,神佛或君王虽然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尺寸与别人并无二致,因而更真实,更生活化。它也反映出高棉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有的讲究细腻、均衡及天人合一。在这里,人与神的关系是亲和的,柔软的,神话和现实、天上和人间、宗教和世俗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从整体上看,气势恢弘,结构严谨,而又富于象征意义是吴哥建筑艺术的特征。吴哥窟就体现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宇宙观:中间高高耸立的塔体代表字宙中心的须弥山,东、南、西、北4条大道代表字宙的4个方向,而周围的各类建筑代表字宙的各类实体。在这里,高耸入云的寺塔、宽阔无比的广场,巨型浮雕长廊,气势恢弘的城门所展示的深层次的内涵,实际上就是高棉民族博大宽广的胸怀。


  一种文化凝聚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正因为吴哥遗址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棉民族的象征。有学者认为,"在吴哥寺的壁饰中,在古迹本身中,人们可以发现鼓动柬埔寨人民争、取独立的东西,发现柬埔寨和平、中立和共处政策的最有力的证据"。吴哥寺那美丽的剪影,不仅在柬埔寨的国旗上高高飘扬,而且深深印在柬埔寨人民的心中,成为国家一脉相承发展的动力和民族复兴精神的支柱。

 

31
】【打印】【投稿】【推荐】【举报】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拯救吴哥 [下一篇]柬埔寨旅游提醒

评论

称  呼:
验 证 码:
内  容:

更多文章
景洪地图_西双版纳地
缅甸小勐拉
西双版纳傣族烤鱼
傣族(花腰傣)食花
瑶族的成人礼:度戒
精美图库
傣族蜡染工艺品1
傣族蜡染工艺品5
傣族蜡染工艺品2
傣族蜡染工艺品4
傣族蜡染工艺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