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山,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位于州境西南边沿,坐落在勐混、打洛与勐龙之间,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 布朗山山峦起伏连绵、深谷纵横,地理环境复杂,总面积为1016.34平方公里。这片山地,北部高耸,西南部低矮。北部的三垛峰和三堕山的海拔都在2000米左右;而西南部最低点的海拔却仅有533米,南北相对高差达1400多米。在起伏连绵的山岭中,散布着50多个村寨,聚居着10000多布朗族和3000多哈尼族。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口,占全州布朗族的29.93%,是布朗族最主要的聚居地。 布朗族高差悬殊较大,高山谷深,山顶寒冷,深谷炎热,气候悬殊。多雨的夏天和寒冷的冬晨,布朗山上的立体型气候,常常演化出许多美丽的景致。大雨降落之时,出现东山日照西山雨,南山雾荡北山阴的现象。有时白云缠山腰,谷底雨蒙蒙;有时茫茫弥雾遮山顶,阳光明媚照盆地。冬天,布朗山上常常云遮雾荡,山朦胧、谷朦胧,雾气荡荡,整个山地仿佛又回到混沌未开的远古。冬晨乘车上山,不时可见前阴的路段被蒙蒙大雾罩得严严实实,光线变得又黑又暗,不亮车灯便难寻路迹。从开阔的山坡俯视山谷,谷里不是飘着灰色的雾,便是积满雪白的云。布朗山深谷中的云,虽不似西定山遄对的云海那般宽阔无边,但景致仍是迷人。那积在峡谷中的云,沿着山谷的走向,蜿蜒于群山之间,形成一条雪白的长河。有些谷地的云既不成海,一般不见波峰浪涌之势,只显出微波起伏、涟漪荡荡之姿,静静地躺在山间,或无声无息地淹着山谷。< 布朗山东南、西南和南部森林茂密,植被为常绿阔叶乔木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在西部河谷附近的山坡上,有大片思茅松生长。由于山高谷深,森林茂密,人口密度低,野生动物较多。境见风使舵有许多用动物命名的地名,诸如翁甲河(水鹿河)、南美河(野牛河)、潭色(虎豹洞)、南例河(野猫河)、南色老河(虎潜河)浓章(象塘)……等。这些地方都旭昔日野兽较为集中之地。50年低初期,布朗山一度出现兽害、兽灾。六七十年代,鹿麂穿寨而过、野猪与家猪嬉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今,野兽虽不如过的那样成群结队,但山林中仍有野牛、水鹿、熊、虎、野猪、猿猴、蟒等动物栖息,偶见野象出没。深山中的温泉和硝泉附近,常有水鹿、野牛等草食动物在夜间云集饮水。这种现象被文人称为“动物的夜会”。在深山密林中漫游,不时可见猿猴攀枝,互相握着后腿从树枝上吊挂而下,到深箐中饮水的奇观,有时还可碰到黑熊掼膘和水鹿争风吃醋的角斗。热带雨林中常见的老茎生花、大板根、箭毒木和独树成林以及被称为“活化石”的树蕨,在布朗山上也不时可见。 布朗山的东南部还有一座称为“百丈崖”的悬崖,清澈的南阿 河从崖上飞流而下,形成了五道瀑布,其中一道瀑布落差达80余米,举目观瀑,大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西南河谷地区,分布着曼囡温泉、曼桑蚌塘、章家蚌塘等6处可沐浴的温泉。 当地布朗族较完整的保留了古代濮人的风俗习惯,民族风情浓郁,山光水色优美,支票物资源较为丰富。不久的将来,布朗山区将辟为新的森林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