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双版纳的古井与众不同,外地人不时将傣乡古井误认为昌亭塔阁宇,闹出笑话。
在自来水还没有进入傣家竹楼的时候,每个傣族村寨都有水井,少则一眼,多则几眼;路边上、佛寺旁也常修有水井。简陋的井一般是筑上井墙,盖个厦子,不使井口露天,历史悠久的井,大多在井口上建有亭塔阁宇,使井成为各具特色,造型美观的建筑艺术珍品。西双版纳的古井,大多为亭塔造型,少部分为屋宇式建筑。井上亭塔有群塔、独塔、葫芦形、多边形,各式各样不拘一格。景洪市橄榄坝,是古井保留较多、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在该镇曼法办事处的曼法村内,保存丰两口古井,其中一口井在寨边路旁,造型为佛龛托塔状。这口水井建筑物的基座呈八角形,基座上是一个高1.5米的圆柱形建筑。圆柱形上分别建有高0.5米、宽0.8米的6个佛龛。佛龛在玻璃作门,上托一座高1.6米,宽1米的井门,井壁上还有4幅拱形壁画、3幅长方形壁画。井门前有个扇形水泥平台,洁净无污,井水清明透亮,无任何污染。井上建筑不论从哪个方位观看,都颇具艺术品味,外地人不到井前,不知是井。
曼法村的另一眼井,坐落在寨子中心,井上建筑物的徒刑是圆柱托群塔。井口上方建有一个高0.35米,直径为2.9米的圆形基座,上建一个高1.6米的圆柱形井墙,圆柱顶上是一个座高2.1的宝葫芦形主塔和6座高1.2米的子塔,子塔围住主塔形成一座子母塔群。安有一道半圆形井门,有4幅拱形壁画作饰。
该镇曼燕寨的古井,造型又与曼法村的迥然不同。曼燕寨的一眼古井,井口上是一个三级多棱形阶基,下大上小逐渐收缩,台上的井盖形如召片领的官帽。帽顶上塑有一座高2.5米的母塔,3座高1.2米的子塔,形成棱基戴帽,帽托群塔的造型。拱形井门两旁塑有舞爪游龙,井上建筑四周安有许多圆镜,在阳光下闪射出耀眼光芒。此井有菩提树和椰树掩映,与一座佛寺相邻,自有一番迷人景致。
如果到了勐龙镇,又可看到一些屋宇式建筑古井。该镇曼乃寨的古井,是屋宇基建筑。井口上方是一座边长为2.8米的方形屋宇。屋顶上是一个圆形罩盖,罩盖上又有莲花柱顶宝葫芦的造型。外墙壁上安有两面镜子,绘有3幅壁画,造型自成一体。
而曼飞龙寨边的古井,又形似教堂。这眼古井的井口上,是一个十字形的基座,基座上是房式建筑,墙上安有“窗户”,装有玻璃,并有彩色雕花,屋面上贴有瓷砖,屋脊上是笋塔造型。井水清澈,可见底上白沙,人们称之为白沙水。
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区的古井,式样奇特,色彩斑斓,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和傣族特有的造型艺术形式。既可保护水井的清洁,又塑造了一道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