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双版纳的傣、爱尼、布朗、基诺等民族的住宅,都是“干栏”式的竹楼,其中傣族尢甚。当你来到西双版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巧玲珑,别有风味、独具一格的傣家竹楼。其竹楼皆为竹子所做,除房顶是茅草编织的草排外,柱子、椽子、楼板、楼梯等全是竹子制作。这种房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理特点。傣族基本聚居云南边疆一带,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干栏”式竹楼具有夏天凉爽,冬天温暖的特点。
在西双版纳,每个村寨,一般都是五六十户,少则20几户,多则100多户。每个家庭都有一幢小竹楼,四周用竹子围隔,庭院种有香蕉、柚子、木瓜、芒果,以及花卉等,这些亚热带水果,不但能供人们享受,而且又点缀了自然风光,使傣家竹楼更加秀丽多姿。美不胜收。
傣家竹楼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竹楼建筑较高,竹楼下层约6尺高,竹楼上层高七八尺,屋架呈人字形;第二种比第一种略矮约4尺左右;第三种竹楼比前两种竹楼更低矮,人进出几乎要弯腰。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房屋均有十几根,甚至几十根柱子支撑,都属于“干栏”式的竹楼建筑,内屋用隔版隔成两斗或三半,内侧为家人寝室,外侧为堂屋,接待客人。门外露天阳台,连接梯子,楼下用作饲养家禽和堆放杂物。
竹楼每根柱子,都有它的名字,名字古怪颇有风趣。如竹楼的中柱,叫“骚浪”,意为“坠落之柱”。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傣族先民是在山洞里或大树上栖身的,有个名叫帕雅桑目蒂的青年,他为了造福于傣家人,开始受到树叶滴雨启示,仿照树叶建房,没有成功,后来又看到狗坐立淋雨,又仿照狗坐立的姿势造房,还是失败了。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天王帕雅英变成一只凤凰,冒着雨飞到他的身边,叫了几声,抖了几下翅膀,向他暗示,屋脊应该建成人字形;凤凰低头拖尾,示意蒙住房屋两头;凤凰独脚 立,另一只脚曲起,示意房屋要盖成两层。当凤凰飞走后,帕雅桑目蒂就按照凤凰淋雨的姿势,用竹子盖成了今天的高脚竹楼。在建造中,中柱突然附入地层,掉进“勐那”(龙宫),龙王帕雅那单手托住,送还给帕雅桑目蒂。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这棵木柱称为“骚浪”,即“坠落之柱”。龙王为了不让帕雅桑目蒂的中柱再次坠落,赠送给他懂鸟、懂芒(形状象树叶)垫在中柱下,就不会坠落了。所以,今天建造竹楼时,人们都要在中柱下垫两片树叶,就是这一缘故。除此之外,木柱中还有叫“骚南”“骚方……等等。这些木主都各有传说,颇为有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中柱,也是傣家竹楼中很神圣的地方,关于这,有这样的一个传说。相传,帕雅桑目蒂有一次建盖竹楼时,砍了澜沧江边的一棵大树做柱子。这棵大树原是江中一条恶龙上天用的天梯,恶龙发现天梯已被人砍,便四处寻找,后来,在帕雅桑目蒂的楼下发现,恶龙就顺着柱子爬上去,将正在睡觉的帕雅桑目蒂掐死。恶龙便霸占了帕雅桑目蒂年轻美貌的妻子。夜夜搂抱就寝,使她遍体鳞伤,疼痛难忍,这时一个名叫波嘎的商贾来投宿。那位波嘎得知情况后,就把帕雅桑目蒂的妻子藏起来,然后到林子里砍来一截芭蕉树,装成帕雅桑目蒂的妻子躺在床上,等到天黑,恶龙又来到竹楼,爬上床紧紧抱着睡觉,结果,恶龙的利爪深深扎进那截芭蕉树,一时抽不出来,被波嘎用砍刀砍死,救了帕雅桑目蒂的妻子。从此以后,人们便用芭蕉茎片驱赶邪恶。按照古老的习俗,中柱上是不能拴牲畜的,就连一般人都不能靠在中柱上,只有屋里的老人死了,才能让尸体靠在中柱上洗浴。这就是中柱不许拴牲畜的由来,也是傣家人的忌讳。